开栏语
近日,佛山市公布“美丽文明村居”验收评估结果。其中,南海30个美丽文明村居通过验收,全市3个满分美丽文明村居全部集中在南海,分别是丹灶劳边社区、仙岗社区和罗行社区。
一旦出发,就必须到达,这是南海建设美丽文明村居的决心,也是南海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信心所在。
两年前,佛山启动美丽文明村居建设,南海从200多个村居中选出30个基础设施相对较好,亦具备一定特色的村居,全力打造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品牌,以点带面,推进美丽文明建设进入村居基层一线。
那么,南海是如何通过推进美丽文明村居建设,让村居换新颜,村民沐新风?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,深度挖掘、聚焦南海美丽文明村居炼成记,助推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。
一橹一条河,一河一个景,小桥流水里,荡漾着多少岭南水乡的柔美婉约;古墙、古桥、古井,祠堂古屋里,沉淀着多少能工巧匠的艺术精华。
南海的30条美丽文明村居,村村像花园,一村一特色,这里有看不够的美景听不厌的歌,有说不完的乡愁写不尽的诗,更有从古至今一代又一代南海人敢为人先、拼搏奋斗的传奇。
根据全市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推进工作要求,2017年,南海精选出仙岗社区、上金瓯社区、烟桥村等30个村(居),集各镇街、区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和资金,将其建设成为美丽文明示范村居。
作为众多改革的先行者,南海建设美丽文明村居,不仅讲方法,更拼成效,以规划为引领,如今,两年过去了,这些村居变得越来越美,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,走出了一条有本土特色的村居建设之路。
告别“城不城,乡不乡”现代城市与田园乡村各具特色
村前古树绕长桥,碧水如烟挂绿绦。10月,九江烟桥古村热闹起来,获评2019年度“正道之星”的30名学生,从祠堂走出,正衣冠、树远志、誓正词、行正道。在仪式感满满的“正道礼”活动中,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的人文历史,增强了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。
村居是城市的细胞,是城市发展的基础。村居美不美、文明不文明,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后劲,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指数。放眼南海,正是因为有了烟桥、仙岗、松塘这些古村的点缀,南海才显得别有一番风情。
建设美丽文明村居,南海早有基础。2016年,南海已完成了第四批次名村示范村创建工作,共创建省级名镇1个、名村26个、示范村65个。今年9月,南海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。这是新时代南海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机遇,但同时也让南海重新审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。
改革开放早期,南海农村就地工业化,农民“洗脚上田”“六个轮子一起转”,造就了著名的“南海样本”。先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,让南海迅速崛起为广东“四小虎”之一。但同时,“村村点火,户户冒烟”的发展格局,使约600多个村级工业园分布在南海286个村居,遗留下南海“城不城,乡不乡”的现象。
尤其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,城乡社区形态、产业层次和居住人群等实际情况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。数据显示,南海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,土地开发强度超过50%,东部片区高达70%。城镇建成区不断扩大,农村区域日益缩小,纯农村社区仅有66个。
对于只有少量“纯农村”的南海而言,大力推进美丽文明村居建设,是增强城市软实力、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底蕴、推动城乡文明程度全面协调提升的重要抓手,意义十分重大。
而创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初衷,就是要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,让城市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引擎,实现城市化与乡村振兴一体规划、统筹推进、协调发展,形成现代城市与田园乡村各具特色、互相促进的城乡发展格局。
不规划不施工
从顶层设计抓好“谋篇布局”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,规划,就是解决“预”这个问题。科学谋篇布局,编制接地气、易实施的建设规划是开展美丽文明村居建设、改善人居环境的前提和基础。在2017年1月召开的全市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推进会上,时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、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也表示,“规划是龙头,希望佛山在科学编制村居建设规划方面走在前列。”
南海紧紧抓住了“规划”这一“牛鼻子”。
为加强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的领导,南海迅速成立美丽文明村居建设领导小组,由区委书记任组长,区长任第一副组长,从而在顶层设计上抓好“谋篇布局”,同时制定了任务分解表及资金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。
村居的特色是什么?推进美丽文明村居的难点是什么?如何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?……要推进美丽文明村居建设,这些是绕不开的问题。为了摸清村居“家底”,2017年3月,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黎妍带队,联合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(规划)、区城乡统筹办(机构改革前)等部门对30条美丽文明村居建设首批示范点进行走访调研,指导、督促和推进美丽文明村居建设。
在紧锣密鼓的调研走访中,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的思路逐渐清晰。2017年5月,《南海区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工作方案》出台。《方案》明确提出,南海将利用两年时间,集合各镇街道、区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和资金,将30条行政村居打造成为环境美、风尚美、人文美、服务优,宜居住、宜休闲、宜观光、宜旅游的美丽文明示范村居。
尤为亮眼的是,在制定规划时,南海坚持“不规划不施工”的原则,主要领导审阅、指导规划方案,区规划部门多次召集专家审核30个村居规划方案,避免规划“千篇一律”,确保定位准确、规划长远。
坚持
“双轮并转”让30个村居“一村一特色”
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涉及20多个部门。因此,从规划到建设,南海各部门都积极联动起来,比如国土住建部门需针对30个村居在近两年是否有违法用地建设行为建立档案,规划部门要推动行政村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100%等。
在区规划部门编制的规划指引下,30条示范村居也同步制定各自建设规划、建设项目库、工作进度表等具体方案,做到区、镇、村同心协步。比如,狮山芦塘社区为提升村居规划水平,投入了22万元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为社区做规划。
为了系统推进美丽文明村居建设,除了重点选取30条村居,打造成为佛山市美丽文明示范村居外,南海还提出了三大目标任务,包括:打造7个“宜观光、宜休闲、可参观”美丽文明村居精品村,在西部片区建成1条高水平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线,建成1个高水平美丽文明村居(省级新农村)连片示范片。
彼时,南海提出,计划通过重点开展美村美家、文化提升、公益志愿、价值观融入转化、服务优化“五大行动”,全面铺开美丽文明村居建设工作。
经过两年的探索,南海在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个性塑造上,有了自己的思路:对于极具岭南特色的传统村落,在保持村居原有风貌与肌理的基础上,增设新的现代村居公共空间,划定古村的核心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,对村居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与修缮。
为保障美丽文明村居建设顺利进行,南海区、镇街也都大手笔投入。在区对每个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示范点投入200万元扶持经费的基础上,中部、东部片区的镇街对每个建设示范点两年扶持经费不少于300万元,西部片区镇对每个建设示范点两年扶持经费不少于200万元。对于每镇街一条的精品村,区再增加扶持经费100万元。
过去几十年城市取向的发展,让不少人形成了一切向城市看齐的思维方式。然而,在南海,因为注重顶层设计和规划,充分挖掘与传承传统村居的文化内涵,“一村一特色”的特色乡村建设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。
评论
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
周文迪
30个山青水秀、天蓝地绿、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完美呈现在南海大地,为300万市民留住了美丽乡愁,向世人展示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扑面而来的现代文明气息。
人们在惊喜之余不禁要问,南海是广东乃至全中国闻名遐迩、极具代表性的制造业重镇,在这样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,何以大批量产生美丽文明村居?
南海建设美丽文明村居的经验在于,坚持物的美丽与人的美丽并重、“富口袋”与“富脑袋”并重,注重将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。在大力开展垃圾处理、污水治理、厕所革命和“两违”查治等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,以深入挖掘传统岭南文化为抓手,从文明村镇创建,到“烧番塔”“跳火光”“吃生菜”等多姿多彩的文明文化活动,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引领风气之先,催生了一场从“面子”到“里子”的乡村嬗变,使岭南文化与现代文明共生共荣。
南海建设美丽文明村居的秘诀在于,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,政策驱动与市场带动“双轮并转”。在市政府扶持资金的基础上,区镇两级再给予配套扶持措施,大手笔投入约1.7亿元集中打造30条美丽文明村居。借助市民议事厅、社区理事会等群众议事平台,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到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活动中来,避免“政府带头干,群众一边看”现象。同时,充分发挥市场力量,大力发展民宿经济,带动乡村旅游,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让村民在创建活动中得到真正实惠。
美丽文明村居建设仅仅是一个开始。7月31日,南海区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,实验区建设是省委在新的发展时期赋予南海的又一重任。
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,既要以城带乡,又要城乡共建;既要整体谋划,又要重点突破;既要改革创新,又要传承文化。历史上,南海凭借先走一步的改革精神,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发展篇章,一跃跻身“广东四小虎”。今天,南海再次被省委赋予改革破题的重任,必须大力弘扬先走一步的改革精神,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,着力破解造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,为广东改革再出发立新功,为全国探索新路。与此同时,建设实验区还必须大力挖掘传统岭南文化,用传统文化滋养文明内涵,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完成村居风尚美的培育。
“弄潮儿向涛头立”。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新时期省委赋予南海的新使命,是南海改革再出发的嘹亮号角,让我们坚定信心、奋力前行,弘扬改革创新精神,燃烧干事创业激情,以更多制度创新成果驱动改革航船乘风破浪,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。
文/珠江时报记者付艳霞 程虹